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2023全国社工宣传周|“九个一”办好家门口的社区大学-实时焦点

来源:昆明西山发布    时间:2023-04-03 16:26:28

导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西山区积极践行“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大胆探索“五社联动”工作机制,紧紧围绕高位统筹抓推进、搭好平台强指导、聚集要素促协同、抓实项目助提升,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出系列“家门口社工服务行动”,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机制,社区居民需求能得到具体回应,社区服务有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区项目有专业社工督导,社区活动有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支持,社区问题有社区居民参与协商解决。通过政治引领,推动专业助力,激发自治活力,实现基层治理和服务保障双提升、双促进,涌现出《“五社联动”营造文化巡津》《“五社联动”,阳光议事会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等一批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服务有效衔接的“实践模式”,创建了“前卫街道社工站”等省级示范点,西山区创新“五社联动”机制经验、学校社工站试点建设经验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为进一步宣传社会工作专业作用,展示社会工作发展成果,推动创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进“五社联动”关爱社区“一小一老”,助力社区“一残一困”,深化社区“协商共治”,借此“2023年全国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推出系列“西山社工”服务案例,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社会工作发展氛围,共同谱写“西山社工”发展新篇章。

“五社联动”助力

“九个一”办好家门口的社区大学

红星社区大学是在红星社区居委会和西山区绿砖瓦城乡社区服务中心、西山区春熙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联动下建立起来的一个社区居民学习服务平台。在区级“五社联动”项目支持下,红星社区大学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余热生辉、服务社会”为宗旨,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搭建社区参与平台,促进社区邻里关系改善、居民互助,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经过6年发展,红星社区大学学员人数达670人,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期兴趣培养服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理念技巧,整个红星社区平均每8户居民就有1人参与到社区大学中。

一、“一张桌子”摸清需求

2016年6月,在西山区委组织部、西山区民政局、福海街道的支持下,红星社区引入“三社联动”社区治理项目,社工搬上一张桌子走进小区,通过两个多月的走访、与居民对话和宣传,让小区居民迅速了解了社工及社会工作服务,也帮助社工深入地掌握了居民的需求。经过对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的分析,大多需求点集中在社区文娱活动匮乏上。

二、“一个车棚”建起大学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社区结合社区特点最终确定围绕“一老一小”重点服务对象开展服务。2016年10至11月社工站通过社区老年人座谈会、民主协商议事会的形式,协助社区居民迅速确定了场地及教师队伍,并在福康花园北区单车棚里正式开启了社区大学,开展第一学期三门课程:唱歌、跳舞、手工。

三、“一本册子”规范管理

社区大学开始招生运营后,社工始终把调动师生的主人翁意识放在首位:在开学第一课上,社工带领学员共同商讨确定班级守则;在第一学期课程结束时,通过议事协商大家共同解决了社区大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在第二学期课程中,社工协助各个班级理顺公约制定、选班委、交班费等事宜,逐步明确了班级管理的规范;到第三期课程时,应居民需求社区大学增开到五门,也在实践中确定了社区大学新增课程的流程:居民提出需求—社工进行需求人数调研-需求人数在30人以上可开课-社区、社工、居民共同寻找合适的老师和场地-确定开课。

随着社区大学班委、老师职责分工、课程开设流程、入学流程、学员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都在实践中逐步明晰,为使社区大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大家共同商讨制定了《红星社区大学管理手册》,明确办学目的意义、组织架构、入学流程及学员管理、意见反馈及处理机制、制度的修订与实施等,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大学的管理,开启社区大学制度化旅程。

四、“一群骨干”自管自服

班委产生后,社区大学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主要由班委协作完成:班长负责班级的整体统筹管理,包括引导学员遵守规章制度、安排教师卫生打扫等。同时作为学员与社区、社区与老师沟通的重要环节,及时向社区反应学员的意见,将社区大学的总体安排在班级内部署完成;财务负责收纳班费、登记支出并做好记录、学期末向学员公示;宣传委员负责每节课记录老师教学内容并拍照并发送给社工站,作为社区大学宣传素材。3名班委分工协作完成班级的日常事务,让社工从主导角色中逐步抽离出来。

2018年下半年,社工召集社区大学老师、班委、学员代表商讨成立“红星社区大学组织委员会”相关事宜:由学员和班委民主选举产生,其中学员代表3名,居委会工作人员1名(文体专干),社工站工作人员1名(项目负责人)。此后,社区大学民主协商分为两层议事机制:社区大学课程开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规范管理等指向社区大学发展层面议题由组委会商讨决议;社区大学开学招生、结课表演等日常管理事宜由班委会议决定。2020年以后,社区大学达到高度自治的状态。

五、“一个平台”缓解矛盾

针对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矛盾采用协商议事的方式帮助班级之间平等对话,客观表达诉求,最终推动利益均等;针对骨干成员之间的矛盾,社工站定期组织骨干团队成员进行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进一步帮助骨干成员增进了解,增强凝聚力。同时社工站也通过社区大学团建活动、优秀师生表彰等活动,加强班级之间的互动交流,积极倡导社区大学“平等 友爱 互助 参与”的社区大学精神,推动社区大学师生共同践行,促进新老学员相互融合,班级之间相互合作。

六、“一套机制”突破阻碍

针对社区大学场地不足的问题,社工站联合社区党委打造了社区党委+社工站+辖区企业的联动机制,推动辖区企业、物业积极关注社区大学的建设,有力地缓解了社区大学建设的压力。2022年在红星社区党委的支持下,通过红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打造,为社区大学建成了3间可容纳200多人的教室,社区大学自此拥有了固定的室内教学场地。针对经费不足问题,社区和社工站充分发动辖区商圈资源优势,不定期为社区大学耗材较高的班级进行捐赠,弥补资金不足的现状。

2022年以后,社区和社工站探索将商圈服务需求与社区大学学员规模优势相互结合,促进商居持续联动、商居共荣的模式,为社区大学提供持续支持。

七、“一面荣誉墙”增强归属感

为了增强社区师生对社区大学、红星社区的归属感,社工不断扩展展示平台:每学期结束时举行汇报表演,检验每个班级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让广大师生展示个人、班级的风采。其次,结合社区节庆日活动邀请社区大学各个班级参加表演。在2022年国庆期间,社区组织的线上汇演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获得了60多万的观看量。此外,社区大学的老师、社区、社工都积极为师生们争取外出参赛、展演的机会,取得了不少荣誉,荣誉证书、奖杯奖牌填满了社区荣誉墙。通过“荣誉墙”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大学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

八、“一件红马甲”增进参与感

社区大学师生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大学平台走向更大的社区参与平台。首先是开发社区志愿服务平台:结合社区创文创卫、疫情防控、文化宣传等工作需要,引导社区大学师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并把志愿者激励机制与社区大学学员入学资格相互结合,激励更多师生参与。其次是设计社区公益服务活动:在引导参与的过程中,师生们通过服务他人、服务社区获得成就感、价值感,促使他们更近一步地参与。部分班级骨干成员主动向社工提出社区服务的点子,如春节写春联活动,节日邻里联欢活动,双扣比赛等。社工由此设计不同主题社区公益活动,鼓励骨干成员们自主策划、分工协作统筹活动开展,居民反响很好,组织者们作为社区一份子的参与主体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2020年以来,社区大学师生自主统筹开展节日邻里活动、文化展示宣传近20余场,服务社区居民1500余人。

九、“一个微创投”培育责任感

2022年以来,在社区大学师生不断扩大社区参与面的基础上,社工站在社区开展“美好家园共建”微公益创投项目,旨在通过小额资金鼓励社区个人或群团组织在社区践行公益梦想,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大学各个班级积极参与到微公益创投项目申报中,其中国画班的“弘扬国学文化”项目、太极班的“关怀高龄老人”项目得以入选立项。“关怀高龄老人”项目起源于太极班学员的生活观察:她们看到自己居住小区——红星紫郡的高龄老人较多,在小区里看到过几起老人摔倒、生病出去买药却找不到地方买的事件。

班长黄汝珍是红星紫郡小区的热心人,之前就经常为有需要的邻居接孩子、买药买菜,做些力所能及又缓解他人急困的小事。这一次通过微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黄班长带领太极班的热心学员成立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让一个人的助人发展成为一群人的力量,让小区40多名高龄老人感受到邻里的温暖,让他们独自居家遇到困难时知道找谁帮忙。

通过微公益创投项目我们看到社区大学师生对社区的责任感,他们在社区大学中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希望参与社区、回馈社区,做到老有所为。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民政局

编辑:杨紫鹃

编审:康碧姝 李成志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