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原网讯(赵文源)5月27日-29日,在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中原劳动教育论坛上,58中张宪波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全郑州市参加课例展示,也是全郑州市唯一的一节展示课。教师精彩的授课、学生生动活泼的表现,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认可。
本届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副院长班建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宁本涛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范涌峰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等高校专家亲临现场评课。贵州、内蒙古、浙江等全国8个省区的劳动教育同仁共赴亨嘉之会。
张宪波老师所展示的这节课是项目式木作课程《木艺创新:神奇的“悬浮”置物架》第三节。前两节是框锯、刀锯、手推刨等传统木作工具相关的劳动文化知识和工具技能学习,并通过实践完成置物架主体结构的拼装。第三节课是整个项目的最重要的环节,是见证置物架“悬浮”效果的一节。第四节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外观、造型的优化,还将带领学生探讨置物架牢固性的提升和在现实领域的应用,并利用课外作业的形式引领学生利用废旧物制作。整个项目设计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内涵四个领域的要求,在注重劳动能力的同时,也将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贯穿其中。这个项目课程以传统木作和张拉整理力学原理相结合的创意设计,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对木作成果的评价,强化对积极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传统与创意木作的巧妙设计,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评委老师直言“真想钻进张老师的课堂,与学生一起做木工……”。
张宪波老师在2019年4月拜师学习古琴古法斫制这项非遗技艺,从中学到了木作、雕刻、漆器等技艺,从此对木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发现其中有无限的智慧和乐趣。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初中学段要求中提到体验木工工艺。作为学校劳动专干的张老师想将所学木作技艺传授给学生,随即向学校申请建设校园木作坊。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置了齐全的木工设备,校园木作坊很快成立。成立后,张宪波老师带领学生先后开展了以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榫卯结构鸟屋制作和标语牌制作、以倡导爱阅读为主题的国潮书签制作、以珍惜时光为主题的创意木钟制作、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簪子制作等,还为学校的仲景园、思源园、守望园制作了色彩斑斓的植物标牌。
作为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8中不断强化五育深融合,先后开发了深受学生喜欢的绿地承包、体味餐厅、升国旗招标、思源园承包、仲景园中医药承包、小动物饲养等校园实践类劳动教育项目。剪纸工坊、刺绣工坊、钧瓷工坊、木作工坊等手工类功能室,更是为学生提供了趣味无限的教育阵地,张老师主持的“非遗手创工坊”荣获郑州“名师工坊”荣誉称号。
学校在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公修课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研究劳动教育的观念转型,通过集中教研、集中备课、无生授课、同课异构、思维课堂等形式,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探索能够承担新时代劳动教育使命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在通过创新课程体系、盘活家校社资源、壮大师资力量、优化评价激励等方式,致力建设高品质的劳动教育文化。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了模块式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特色化的校园实践活动、多链式非遗文化课程、学科渗透式的社会实践研学课程、项目式的社团课程。多维度的课程架构,真正的让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四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联系,真正发挥劳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合作能力,多元发展,形成锐意进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培养劳动者。他说,“人生育人,而劳动则把人造成真正的人”。做好新时期的劳动教育,要突出导向性、讲究科学性,体现时代性,注重协调性。学校将不断强化课程实施,统筹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优化劳动育人机制,加深“场域”到“场育”的转变,追求从简单的劳动行为转化为更深刻的价值体认,促使学校的劳动教育走向深处,走向审美境界,让劳动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