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中新网上海7月9日电(樊中华)智能机器人越像人越好吗?机器人距离真正成为日常生活的“助手”还有多远?
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基干理工学部教授、次世代机器人研究机构AI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尾形哲也8日在2023人工智能大会“科技与人文——共筑无障碍智能社会”论坛期间,就上述问题回答了中新网记者的提问。
“在日本,人形机器人的历史悠久,但如与AI进行结合,人形机器人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形态仍待研究。如果我们期望机器人的行动能具备人手的功能,那人形应是最好的选择,如若不然,我们认为对于智能机器人而言,有效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关注效率而非形态。”尾形哲也说。
【资料图】
谈及智能机器人是否有望广泛应用于生活场景,尾形哲也指出,在前沿领域,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帮助人们做家务、炒菜煮饭,但能完成这些动作的机器人由于价格太过高昂,目前并没有办法普及使用到的日常生活中去,这也是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出的人形机器人 汤彦俊 摄尾形哲也认为,事实上,AI为机器人的普及提供了新的机遇,“传统机器人需要被设计得十分精密,依靠精密性达到我们所要求的功能,而在AI时代,机器人通过AI深度学习就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形成一个不是最精准但是有效的模型出来”,这既是AI的挑战,也是机器人普及的希望。
尾形哲也提醒,机器人在深度学习时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模型,通过学习它来做出精确的决定,但完美的模型是不存在的,即便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找到这样一个模型,人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将头脑中的想法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接,边犯错边学习,因此在让机器人完成深度学习的时候,也要将这样的情况考虑进去。
尾形哲也现场演示了智能机器人通过50个人工操作数据的数据库发展出初步模型后,进一步通过摄像头识别需要拿起的物品并做出相应动作的“学习”过程,“这是我们试图让机器人把数据模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
但他也指出,即便是这样一个小孩子都可以完成的简单动作,对智能机器人来说也非常难以控制。而更为精准的动作需要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做到比摄像头视觉探测更精确的触觉探测,难度更高。
当前,世界不少国家都在致力于研发制造智能机器人,此间国际合作的机遇何在?
在尾形哲也看来,在构筑“无障碍社会”的过程中,旺盛的机器人使用需求将呼唤更多元的国际合作。他举例,尽管日本在研发制造机器人方面很有经验,但更多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如要将机器人应用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或者帮助老年人等群体,相关经验仍显欠缺。
“因为智能机器人要应用于社会生活,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局限,还需要很多关于社会接纳度方面的研究数据,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接纳机器人的存在和帮助,另一方面,不同的个体对机器人的颜色、形态等也有不同的偏好诉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研究作为支撑,因此,在机器人如何与真人互动这一命题上,国际合作十分重要。”尾形哲也说。(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