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太极拳十大要论释义_太极拳十大要论 每日精选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5-21 17:04:42

1、太极拳十大要论 作者:陈长兴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


(相关资料图)

2、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

3、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4、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

5、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

6、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

7、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

8、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

9、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

10、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11、 第二章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

12、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

13、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

14、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

15、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

16、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17、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

18、然则气分为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19、 第三章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

20、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

21、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胯为恨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

22、观于此,而足不必论矣。

23、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24、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

25、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 四梢 试于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

26、夫四梢者,身之余诸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

27、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

28、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

29、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

30、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

31、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

32、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第五章 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也。

33、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

34、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

35、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

36、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

37、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

38、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

39、其在于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

40、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

41、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

42、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于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

43、此论五脏之部位也。

44、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于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45、 第六章 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台也。

46、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47、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亦然。

48、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

49、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执非内合。

50、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

51、总之。

52、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53、 第七章 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

54、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

55、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

56、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者也。

57、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

58、以及上左必进右。

59、上右必进左。

60、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61、 第八章 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 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62、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63、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64、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65、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

66、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

67、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

68、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

69、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70、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

71、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

72、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

73、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

74、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

75、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

76、若反身顾后。

77、而后不觉其为后。

78、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

79、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

80、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

81、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

82、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83、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

84、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

85、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

86、随机应变在于手。

87、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于步。

88、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

89、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

90、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

91、无定位者,亦步也。

92、如前步进,而后步亦随之,前后自有定位也。

93、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前后亦自有定位矣。

94、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

95、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

96、步之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

97、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

98、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

99、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

100、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还不速。

101、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

102、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